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14年起,小米集团豪掷数百亿元,投出超过300家公司,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圈。
借助小米的品牌、渠道、流量、资金以及供应链等优势,小米生态链企业快速做大,与小米形成了共生共荣的强关系。
然而,当这些企业长大之后,已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附小米,很难做强,只有打造自主品牌,才能掌握自己的生命线。
于是,“去小米化”,成为了小米生态链企业统一的命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来自小米的贡献急剧下滑,短期内的高速增长不再。
对小米来说,过去的商品买卖收入已经落袋为安,更大的收益,待这些企业上市之后,从二级市场来收割。
生态链
雷军与魅族创始人黄章之间的恩怨,几乎是科技圈的一宗公案。
黄章没有名校背景,高中肄业,但对电子、电器痴迷。2002年底,他创立魅族,涉足当时市场盛行的MP3市场,凭借出色的产品以及运营能力,魅族MP3收获了无数拥趸。
当时的手机还处于功能机时代,所有手机厂商都在主打彩屏、和弦等卖点。2007年1月,在太平洋西岸的美国旧金山,苹果公司发布初代iPhone,打开了智能手机的时代。
黄章很快注意到了行业变化,2008年带领魅族从模仿苹果开始,转投手机行业。魅族,就此成为中国智能手机的拓荒者。
当时,雷军已从金山卸任,成为了一个有钱、有闲的天使投资人。
雷军和黄章曾互为知音,一度雷军想要投资魅族,而黄章想要邀请雷军担任魅族CEO。
在黄章在珠海的办公室,二人喝着可乐,对iPhone的新产品深入探讨。黄章则对雷军毫不隐藏,将魅族做手机的各种“机密”对雷军和盘托出。
让黄章没有想到的是,雷军很快做出了小米手机,成为了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从此,双方交恶。
雷军从黄章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手机,还有“粉丝经济”的运营。魅族的粉丝叫“魅友”、小米的粉丝叫“米粉”。
成王败寇。雷军对黄章的“偷师说”,用一句“他的一家之言”简单带过,便不再回应。
小米诞生之时,恰逢中国手机市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轨期,凭借极致的性价比、高超的市场运营能力,以及电商的助攻,很快从一条鲶鱼变成了一头巨鳄。
2013年,小米年出货量已冲到6000万台,雄踞中国市场第一,将“中华酷联”的时代彻底瓦解。
每一台小米手机的背后,都是一个“米粉”,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小米的死忠,更是将雷军奉为YYDS。小米的每一场新品发布会,热闹程度堪比明星演唱会,入场券一票难求。
打响了品牌,掌握了流量入口,小米生态链的打造顺理成章。
逻辑很简单。用户购买一部小米手机,可以用很久,增加生态链产品,可以将流量的价值最大化。另外,生态链产品的推出,提升用户黏性,进一步强化外界对小米极致性价比的认知。当然,小米可以借此赚到更多的钱。
从手机周边的充电宝、耳机、智能音箱,到空气净化器、电视、电饭煲等家电,以及毛巾、牙刷、行李箱等生活用品,通通打上小米的标签,进入其销售渠道。
掉链子
这么多品类,小米不可能亲自下场去做。用资金、渠道等资源去交换,扶持一批企业,让它们变成“小小米”,这样来得更快。
2014年,是小米生态链诞生元年。在很短时间类,在小米的身后,诞生了一批以“米”命名的企业,诸如紫米、云米、华米、智米等。
这是一个爆品跌出的时代。早期,小米选取的品类多为一些不起眼的电子产品。这些品类市场竞争散乱,“有大市场无大品牌”,中小厂商像无数的蚂蚁一样,分食绝大多市场,价格不透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在小米内部,这些都被称为“蚂蚁市场”。携巨大的用户基础,以及性价比优势,小米一旦进入,就可以将这些市场一举击穿,抢占市场份额。
市场售价曾高达200元的充电宝,小米干到69元;动辄四五千元的空气净化器,打到699元;六七千的扫地机器人,直接弄到千元级……
随着品类的扩张和销售规模的增长,在小米的生态链体系中,诞生了一批亿级、数十亿级企业。
黄汪,中科大物理系高材生。1997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南下深圳,在华为拿着10万/年的高薪,只干了一年,就辞职回到合肥,开始创业。
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都不算成功。
直到2013年,雷军找到他,让他“抛下一切,一起干一件大事。” 黄汪亲自雪藏了公司原有所有项目,与小米共同出资成立华米科技,专心为小米研发手环。
登上小米这艘大船,黄汪终于收获了久违的快感。79元的小米第一代手环一经推出,迅速引爆市场,上市一年销量破千万。
2017年,华米营收破20亿元,其中8成以上收入来自小米手环。次年2月,华米科技成功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小米生态链首家上市企业。
公司的迅速成长,并没有让黄汪失去理智。他不想只做小米的代工厂,很早就在筹划“去小米化”。
从2015年9月,华米相继推出自主品牌Amazfit、Zepp,涉足智能手环、手表、运动耳机、跑步机、体重秤、体脂秤等多品类产品。
随着自主品牌收入的增长,华米对小米手环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再。2021年,公司营收甚至同比下滑2.8%。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了为小米做平衡车的九号公司、做扫地机器人的石头科技身上。
今年以来,小米骤减与九号公司之间的合作金额。上半年下降59.18%,Q3再降58.47%,直接导致九号公司结束了高增长。
石头科技同样如此。2020年,公司对小米的销售额还有4.20亿元,2021年暴降至69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已仅有千余万元。石头科技单飞之后,小米又引入云米、追觅两个生态链企业补缺,另找深圳银星智能代工小米品牌扫地机器人。
大收割
在小米生态链的打造过程中,还有另一只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据小米2021年财报,公司累计对外投资300余家公司,总账面价值603亿元,同比增长25.7%。
在对相关企业的投资中,往往都是由小米和关联方顺为资本联手,在做大市场,赚商品买卖利润的同时,推动生态链企业上市,获得更加可观的投资收益。
华米科技之后,小米生态链又相继诞生了云米科技、石头科技、九号公司、趣睡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
然而,并不是所有小米生态链企业都有这些兄弟企业那样的好运。
素士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口腔护理、须发护理、美发护理的企业,2015年6月成立,一年后,拿到小米的投资,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公司收入由自有品牌和小米定制构成,2019年-2021年,公司与小米之间的关联交易,对公司总收入的贡献均在50%以上。
去年11月,素士科技向提交招股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小米通过天津金米持有素士科技8.57%的股权,其关联方顺为持股10.90%。
对于小米既是公司重要股东,又是第一大客户的问题,交易所进行了重点问询。今年8月3日,素士科技突然撤回上市申请文件,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上市审核。
在去年7月和今年3月,为小米定制智能照明产品的易来智能、智能商用设备及相应配套的“端、云”一体化服务企业的商米科技,相继折戟科创板。
即便如此,生态链企业的上市节奏,可能也已超过了雷军的预期,小米迎来了投资的收获期。仅在2021年,小米通过处置投资,就收获税后净收益33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小米和顺为通过减持九号公司、石头科技等生态链上市企业,已分别套现超过20亿元和30亿元。
收割仍在继续。
据九号公司披露,2021年11月18日-2022年6月5日,小米控制的People Better以35.01-69.56元,减持1726.99万份托管凭证,套现9.65亿元;Shunwei则在今年5月12日前,完成2114.07万份存托凭证的减持,套现11.80亿元。
6月21日,People Better和Shunwei已披露新的减持计划,来势更加凶猛。
2020年2月21日,石头科技顶着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光环登陆科创板,271.12元/股的发行价,刷新了当时科创板最高发行价纪录。仅仅16个月过去,2021年4月30日,公司股价突破千元,成为沪深两市继茅台之后的第二支千元股。
顺为一马当先,在2021年3月16日-4月14日,以954.8元-1205.01元均价,减持套现5.94亿元。天津金米紧随其后,以千元左右均价,套现16.50亿元。今年6月,顺为再披露不超过6%的新减持计划。
2021年中,石头科技股价曾一度接近1500元,市值逼近千亿。此后,一路下行。11月1日收盘,公司股价已跌至244.50元/股,市值不到230亿元。
原文标题 : 小米“掉链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