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荆玉
你可能不知道九号公司,但你一定见过平衡车。
这个领域中,九号公司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企业,同时也已经成为全球龙头。
2015年,成立了仅三年的九号公司,将有15年发展历史的行业鼻祖Segway收至麾下,后者是由乔布斯和贝索斯共同投资的一家美国公司。
自那之后,九号公司的扩张如虎添翼,并最终实现了平衡车市场份额的全球第一,用户网络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
在平衡车上获得全球领先位置之后,这家产品前卫时尚、充满极客感的企业,近两年开始将新业务的重点放在了两轮电动车上。
对,就是在城乡结合部、三四五线城市随处可见、却在不少大城市禁止上路的两轮电动车。它与平衡车的产品风格、受众群体大相径庭。
九号公司已经在该领域布局了两年之久,电动两轮车已经成为其继平衡车、滑板车后的第三大业务板块。但目前,这个市场仍被一众传统品牌包围,如雅迪、爱玛、新日、台铃,渠道也非常下沉。
因此,九号公司的这一战略布局也让部分市场人士不解。
曾经作为出海企业的典范、占据了专利权高地的九号公司,为何会下注有些不起眼的二轮电动车?在不断布局的新业务上,九号公司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技术碾压优势吗?这是本篇文章试图回答的问题。
01 中国企业出海的“九号姿势”
收购了国外的行业鼻祖、最终掌握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权,这在中国企业出海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九号公司最为人称道的光辉历史,是其2015年对于美国公司Segway的投资,有不少评论者认为其开创了中国企业出海收购的先河。
2012年九号公司成立,参照Segway,依托中国成熟的制造能力,于2013年将平衡车做到了重量减轻四分之一、售价仅1万元,当年和次年即做到了销售额2-3亿元。
但在进军海外市场后,九号公司即遭遇了Segway的专利壁垒。2014年9月,Segway 对中国多家平衡车厂商提出诉讼,状告后者侵犯多项专利设计。当年,美国最大电商亚马逊将所有来自中国的平衡车产品下架。
最终九号公司选择以收购Segway的方式“解决问题”。为此,其先后两轮引入小米、顺为、红杉中国和华山资本等投资方过亿美元的融资,最终完成收购。
收购Segway完成后,九号公司成功将平衡车的价格从最早的3万做到了3000块,在全球范围受到了广泛欢迎,销售量远超当初的Segway,成为了全球电动平衡车领域的行业第一。
从一家立足中国的科技公司,逐步实现全球化业务布局,收购了国外的行业鼻祖、最终掌握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权,这在中国企业出海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例如已经把出海生意做到顶流的安克创新,其核心理念之一是“用性价比品牌打败无品牌”,虽然安克创新已经在技术上有一定建树,但这种建树远做不到掌握标准制定权的地步。其对各类专利技术的垄断程度,与九号公司很难同日而语。
九号公司可谓是成功示范了中国企业出海的“九号姿势”,不仅用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击败了对手,还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了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九号公司原本就拥有成熟产品,小米主要帮助其改善效率、扩大规模,因此才最终实现了售价1999元的平衡车的极致价格。
以平衡车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电芯为例,小米的充电宝销量全球领先,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电芯,因而可以用极低的价格拿货,甚至可以达到最低的供应链价格,因此大大拉低了电芯价格,帮助九号平衡车降低了成本。
02 利基市场弊端隐现
平衡车的市场规模仍然受限,只有部分热衷新鲜事物的高收入人群愿意为其买单。
九号公司成功兼并了Segway,成为平衡车市场的主导者。但尽管九号公司已经将价格降低到了极致,却仍然要面对“平衡车是个利基市场”的固有问题。
利基市场,又称佛龛市场,表示这个行业就像佛龛,规模不大,并且其中只有一尊塑像(企业)占据了绝大多数空间。企业自己有的生存空间,却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这个问题在Segway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显露无疑。2001年,乔布斯曾经参与了对Segway的投资,他表示,Segway像迷人的个人计算机一样创新,它可能会改写交通的未来,我一定要参与这个投资。
乔布斯的愿景最终却没能实现。直到2010年,全球平衡车的总共销售量都没有达到10万台。发展后继无力的Segway在卖给九号公司之前也曾数次易主。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了九号公司面前。
虽然九号公司竭尽全力将平衡车价格降到了2000元,但作为一个用途有限的短途运载工具,其市场规模仍然受限,只有部分热衷新鲜事物的高收入人群愿意为其买单。
九号公司SVP兼全球业务中心总裁黄琛曾在2021年10月的演讲中表示,“九号公司现阶段的策略是,在中国只做T1、T2城市,在欧洲只做9个国家,美国50个州做2个阳光州,加拿大做2个城市,亚太只做3、4个国家。同时,用户画像也非常清晰,以男性为主,中产阶级,年龄20-40岁,同时覆盖他们的小朋友人群,3岁-14岁。”
现有的技术也并不支持九号公司进一步大幅降低成本,进而扩展行业规模。除非锂电池变得非常便宜、电动机变得非常轻等,工业基础技术有巨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九号公司从2016年开始推出了新品类——电动滑板车。
此后伴随着2018 年前后美国的共享电动滑板车大战,九号公司推出的智能共享滑板车收到来自Lime、Bird等出行公司的大量订单,支撑其第二个增长点。
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电动滑板车已经超过了平衡车的交付量,在九号公司里的营收占比已经达到70%。
但这个看似充满潜力的新增长点也很快遭遇利空。
由于共享电动滑板车存在着安全隐患,其在全球多个市场的投放也逐渐萎缩。数据显示,2019年底,欧洲和美国共有223个城市提供共享电滑板车,而到2020年3月,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了177个。
显然,共享电滑板车也逐渐遇到了市场的瓶颈,接下来的需求大多属于周期性换车的存量替代。在此背景下,九号公司选择了电动两轮车作为第三个增长点。
电动两轮车的市场规模自然是远大于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中国的二轮电动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5亿台),但九号公司的优势能否在该市场延续仍然存疑,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下沉市场的渗透,是否能够与品牌调性与企业能力相吻合。
03 下一个爆品在哪里
并不是在每一个领域,九号公司都可以建立像平衡车一样的技术独占性和专利壁垒。
在主力产品大多属于利基市场的情况,九号公司很容易就在单一品类上碰到天花板。因而伴随着其发展,每过几年都要布局和开拓下一个爆品。
九号公司董事长高禄峰向多家媒体记者表示,“九号公司在产品赛道的布局逻辑有三个原则:一是某个门类即将迎来爆发,二是这一门类拥有颠覆式创新的时代机会,三是在这个赛道的市场格局未定,九号公司有可能成长为全球第一。”
这一逻辑与同样作为出海翘楚的安克创新颇为相似,其同样是以爆款产品为标准寻找标的,因而不断布局新产品。
但并不是在每一个领域,九号公司都可以建立像平衡车一样的技术独占性和专利壁垒。随着其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新的细分行业、重新开始研发投入,九号公司和对手的起跑线相差并不远。
据悉,九号公司董秘在调研活动中解释过,做电动二轮车的核心理念和前期产品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确实,在电池管理系统(BMS)、GPS防盗、系统OTA等方面确实有可以复用的技术,但最核心、最具独占性的技术往往很难复用。以布局滑板车领域为例,九号公司当初四百多项平衡车的专利不太能复用到滑板车领域。
体现在电动两轮车业务上,2020年九号公司这一业务的毛利率仅有18.26%,低于平衡车与滑板车的27.12%。显然九号公司并没能在二轮电动车领域建立技术上的独占优势。或者说,其技术上的特色并不足以使其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超额利润。
实际上,国内二轮电动车市场已经连续多年几乎停止增长、且玩家众多,堪称红海。不过在新国标的实施下有望带来一定的置换需求,存在结构性的机会。
雅迪是二轮电动车行业的头部企业
但正如前文所言,在二轮电动车“电动+智能”的路线上,九号公司和对手的起跑线相差并不远。除了行业内的智能化的先驱小牛,传统龙头雅迪、新玩家哈啰出行等,行业已经普遍在二轮车智能化方面发力。
尤其共享电单车,该行业的商业模式就是建立在智能化的基础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九号公司二轮电动车的产品风格、受众群体都与平衡车区别很大,因而其渠道很难得到复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其二轮电动车门店数量就突破了1200家,大量分布于三四五线城市及县城。这也意味着大规模的资本开支。
04 写在最后
上市前夕,由于机器人业务占比低于0.5%,与从事职业不符,九号公司的中文名字由「九号机器人」更名为「九号公司」。
2020年12月3日,九号公司进行上市后首次架构调整,形成由「AI及机器人技术研究院」、「商用机器人事业部」、「家用服务机器人事业部」、「机器人移动平台产品线」四大新部门组成的机器人团队。
从更名和架构调整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九号公司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的野心与不甘。
与平衡车领域形成碾压性优势的不同的是:尽管九号公司布局了个人服务机器人、运载机器人、电动自行车等多个业务,但最终只有电动滑板车跑了出来。
如其联合创始人王野所言,“其他几个方向都还暂时没有成功”。但创新与优秀的产品,在市场上总归会受到欢迎,这是商业世界永不过时的真理。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