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亚马逊推出了Alexa和Echo。
由于首次将智能助手搭载于音箱上,Echo显得与众不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科技公司有同类产品”,当时的媒体这么描述它。
(Echo智能音箱)
但Echo音箱不是重点,亚马逊也不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音箱厂商。语音助手Alexa才是亚马逊的战略中心。
五年过去,亚马逊已经围绕这个中心,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Alexa帝国:在全球智能音箱市场上,亚马逊去年的市场份额为37.7%,至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Alexa目前能够控制超过8万种智能家居产品,可以执行超过10万个技能。每一周,它会处理数十亿的交互行为,产生大量用户数据。
2018-2019年的两场秋季发布会,亚马逊每场都推出了十多款硬件产品,为的就是实现“AlexaEverywhere”的目标。
但是,在规模与生态不断壮大的同时,数据安全问题、Alexa技能实用性问题以及对手谷歌、苹果的竞争并没有消失,而是伴随着亚马逊和Alexa的发展越来越明显。
战线很长,但技能单薄
亚马逊技能平台从2015年6月对外开放以来,众多开发者为其提供技能,堪比前几年的App开发热潮。
数据显示,亚马逊Alexa平台在2016年6月达到1000项,在2017年6月达到15000项,今年3月,Alexa平台上有近8万项技能。目前,可执行的技能超过了10万个,相当于有10万个App。
(Alexa部分技能)
不过,海量的技能并不是都能够被充分挖掘利用。
彭博社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多用户用Alexa平台只是听听音乐,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事。有分析报告指出,亚马逊官网给出的19大类技能,一线阵营是音乐影视、游戏娱乐、生活和智能家居,技能总数多,消费者关注高;二线阵营是教育、趣玩搞笑、新闻和效率,总量大,但关注度一般;而边缘阵营,包括体育、财经等小众技能,体量小,关注度最弱。
绝大多数的长尾技能受到的关注度很低,处于死寂边缘。这和智能手机APP的使用习惯类似:头部的应用往往占据着有多的用户资源,而这种用户资源又会转化成增长的动力,以此不断压缩长尾玩家的生存空间。
一旦没能在一开始获得一定的关注,掉队到长尾阵营中,就会很难翻身。
尴尬的是,不光长尾技能鲜有人问津,Alexa的头部应用也没有绝对的优势。几乎没有一个类似于《愤怒的小鸟》、《口袋妖怪Go》的现象级应用。
一位Alexa平台的开发者曾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lexa平台已经4岁了,但是连哪怕一个杀手级App也找不出来。”
原因在于——变革性的改变尚未出现。对比手机以及PC来看,一二线阵营的例如音乐、教育、新闻、购物等服务,并非Alexa的独有技能,用户在智能手机以及电视、PC端就可以获得,甚至还会更为便利、内容更为丰富。
作为在物联网应用第一批吃螃蟹的亚马逊,目前还在探索的阶段。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流量C位的技能应用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能做的也只能是不断尝试。这种战线很长,但技能单薄的状态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