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背后:一碗小米粥开启创业梦

镁客网 中字

7月9日,小米正式登陆港交所。

本次上市,小米共发行 万股,发行价格为17港元/股,为港交所“同股不同权”第一股。

一声钟响,似乎是恍然间,小米已经走过了8年时间。用雷军的话来说,这8年,就是“谁也没想到,当年那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实现了史诗般的创业历程!小米能上市就是巨大的成功。”

很多人说,社交平台往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和小米差不多年龄的社交平台,非微博莫属了。

2009年8月14日,微博正式上线;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恰巧,“小米人”很喜欢发微博。

和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励志做“中国苹果”不同,小米从开始做手机起,就一直都认为,自己无法超越苹果。这些,从小米早期各大创始人的微博就可看出。

但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小米的创立初衷,并不是因为iPhone,而是因为魅族。

雷军是一个疯狂的智能手机爱好者。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他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乔粉”。而这一疯狂,在小米成立之前,达到了极致,尤其在面对黄章时,雷军会毫不掩饰其对智能手机的关注。

2009年2月,魅族第一款智能手机M8发布,在iPhone、摩托罗拉遍地的当时,这部被誉为“国产机皇”的智能机一举创下了两个月超10万台的销售量。

雷军就是众多消费者中极为狂热的粉丝之一。据当时和雷军接触的人回忆,雷军到哪都会向别人展示这部手机,甚至在吃饭的时候还会给大家现场讲解M8的各种优越之处。

也是在差不多的时候,时任UCWEB董事长的雷军因与谷歌某方面的合作,在李开复的引荐下,认识了林斌,当时的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全球工程总监。

可能在那之前,不论是雷军还是林斌都不会想到,两个在互联网领域已有了绝对地位的男人,会像愣头青一样,做在咖啡厅里,对着桌子上一排手机,一研究就是一下午。甚至又在林斌的介绍下,认识了电子产品绝对发烧友、微软工程院首席工程师黄吉江。但当时,三人都还不太清楚,该怎么去做智能硬件。

“通过珠海当地政府,雷军结识了黄章,从此便经常出入黄章办公室,甚至曾经建议黄章用5%的股权吸收林斌加盟。但作为‘家族企业’的领导人,黄章对股权看的比较重,最终没能达成协议。”传闻称,这是林斌最终成为小米创始团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并不妨碍雷军和黄章当时的“交情”。2009年年底到2010年一整年,是雷军出入黄章办公室频率最高的时间段。只是当时的黄章不知道的是,在他和雷军“交心”甚至将魅族下一代手机的UI交互文档都拿出来共享的时候,雷军已经“悄悄”的成立了小米这家公司,并在这个时间段,先后接触了当时在摩托罗拉的钱晨和周光平,这两个极具硬件研发背景,并主导研发了摩托罗拉多款手机的“大牛”。

除此之外,雷军还在接触时任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的洪锋时,顺带认识了曾经组建并任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系主任的刘德。

当然,这些都是私下里做的。

图 | 小米创始团队合照,从左到右,分别是:林斌、黄江吉、周光平、雷军、黎万强、刘德、洪峰和王川。

从小米对外的官方资料看,小米实际上成立于2010年4月,可想而知,筹备创业还在更早之前。但其实直到2010年8月,雷军还在微博上公开夸赞了黄章,并附上一张亲自拍的黄章的照片。

“到2010年12月,黄章才发觉,自己可能被欺骗了。”一位之情人士说。

而那个时候,小米已经拿到了晨兴资本、启明和IDG的4100万美元A轮融资。

“我们唯一的仪式就是一起喝了碗小米粥,然后就开始上班了。”

对于小米创业的开始,直到小米成立了两周年,雷军才愿意在微博上透露分毫。而这锅小米粥,就是雷军在金山软件的好朋友、设计中心设计总监黎万强煮的。

一开始,小米并没有直接进入智能手机硬件领域,而是在圈子外擦擦边,从手机操作系统MIUI开始。黎万强则正是MIUI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并带领团队创立了基于“用户开发模式”MIUI手机操作系统研发方法。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即便2010年8月MIUI内测版就已发布,而黄章一直都没能有所警觉的原因吧。

不难看出,小米在创业早期,其重心其实是放在软件上的。而在这一时间段,还有另外一个软件产品与MIUI受到了同等重视——米聊。它在雷军微博中的出镜次数,远比MIUI高得多。

当时,雷军形容它是一个类似短信的手机聊天软件。严格意义上说,相较于直到2011年才发布的MIUI,2010年年底就正式发布的米聊,才是小米旗下的第一款产品。

但众所周知,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腾讯微信上线了。基于原本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新颖的网络交流方式,微信很快就挤掉了米聊,用茫茫的“微信好友”让其最终成为了小米的鸡肋业务之一。虽然,最近有消息称,米聊即将回归,但毕竟还未官宣,这一业务最终走向如何,还是未知。

在软件上差不多干了一年时间,2011年8月,小米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旗下第一款智能手机——小米手机,售价1999元。

凭借极高的性价比,这款手机在开售仅一个小时时间内,下单量就突破了5万;开售仅3个小时,首批10万台备货全部售罄,而且是在凌晨开售的情况下。

可以说,小米人在2011年,完成了0到1的跨越,也为小米奠定了极为稳固的用户基础。为了这一成果,付出了多少,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即便如此,小米在圈子里也依旧不被看好。坊间传闻称,同样在2011年与移动业务上表现出色的联想,其高层就曾在内部会议上公开表示,小米的成绩只是联想的百分之一。而金立、OPPO等,也均不看好小米。

如果说,那个时候有谁是真正认识到小米的优势的,可能就是华为了吧。甚至有知情人士称,华为自己做商城,很大的灵感来源,就是小米创新的互联网营销及电子渠道新模式。

2012年年底,小米宣布年手机出货量达719万台,并正式上线了应用商店,初步建立了MIUI在Android系统上的生态。而为了快速抢占市场,2013年,小米推出了旗下另一个品牌——红米,主打百元机或千元机等低端机型。到2013年年底,小米系列手机的出货总量一路飙升至了2600万台,MIUI全球用户首次突破1000万,小米被“行业轻视”的状况才稍有改善。

为什么说是“稍有改善”?因为这里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2013年,是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爆发的一年。不仅首次出货量超功能机,且据IDC报告称,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亿台,较前一年增长达38.4%。

而小米在这方面的排名,还在Other里。

进步有时候是快得惊人的,小米就是这样。

2014年,在这一公认的国内智能手机厂商崛起之年,小米手机年销量暴增220%以上,达6112万台。到2015年,7000万台的年销量让小米坐稳了国内智能手机的宝座,也最终长留全球排行榜前五之列。

除此之外,从2013年年底开始,小米还全面开启了生态链计划,到2016年3月,小米生态链企业达55家。到去年3月,这一数字增长至了77家;到去年6月,已经是89家了。仅2016年,小米生态链的销量就达160亿元。

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的顺风顺水。但也正是这种过于顺利的蒙蔽,让小米差点再也走不下去。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