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下一代人机交互新模式的智能语音,融合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涵盖识别与交互环节。
如今,智能语音作为AI突破口似乎已是业内共识,未来必将扮演“连接器”、入口的角色,把信息、内容、服务连接起来。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尔克在2016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把语音交互列为2016年的发展趋势之一。未来十年将是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周期,智能语音也将成为重要受益者。
智能音箱打开语音交互首扇窗
智能音箱的本质是一种基于语音人机交互的AI产品。
作为智能语音落地的先驱者,亚马逊Echo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随后,国内外所有IT巨头相继进入到语音交互市场,2015年科大讯飞智能音箱叮咚、2016年谷歌智能音箱Google Home,2017年智能音箱发布更密集联想、苹果、微软、阿里、百度、腾讯、华为等纷纷入局。
然而,智能音箱本身并不是争夺的战场,真正的战场是在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之争,各巨头都希望在人机交互变革前抢先入局,以抓住这次分红的机会。因此,背后之争其实是用户、数据、入口的资源的抢夺。
如今,我们正见证着语音交互时代到来,也逐渐从键盘、鼠标、遥控的时代向语音交互的时代过渡。当然,交互方式的变革将带来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单个产品上不能成本背后的推动力,但变革需要找的一个起点与支点,智能音箱便是推动变革的开端。未来,我们必将看到智能语音渗透到各个领域。
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热”与“冷”
智能音箱的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阶段:
2014-2016,亚马逊Echo开局,掌舵风向;
2016-2017,谷歌极力突围,Google Home全力进击;
2017,战场混战,全生态较量。
2014年11月亚马逊发布了Echo智能音箱,2015年Echo的出货量达到250万台,2016年达到520万台,超越Sonos成为行业霸主。在Google Home推出之前,亚马逊Echo占据智能音箱市场99%的份额。
Google Home重拳出击,自2016年11月发售到今年4月,已成功从亚马逊“垄断”格局中,抢下了23.8%的市场份额。当然,亚马逊也做出了反击,比如发布Echo Dot 2代、在今年7月的Prime会员日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降价。
当下,智能音箱的战场中已不仅仅是音箱个体的竞争,已蔓延到整个生态系统。有分析机构将智能音箱竞争升级分为四个阶段,即音箱个体(单点战役)、音箱品类(战局较量)、家庭场景设备(多线占据)、全场景语音设备(全面战争)。
当然,这场生态战役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来解读,即构成智能音箱三个部分硬件、算法和内容。与非网本月《封面故事》专题围绕智能语音的调查采访中了解到,如今我国厂商在这三个领域皆有渗透。当然,终端才是最大的狂欢场,据有关数据显示,深圳某条街道上智能音箱的硬件生产商就有上百家。
与Echo国外大卖形成鲜明对比,与厂商的热情参与形成鲜明对比,智能音箱却难以吊足中国市场的胃口,消费者不感冒、不买单。这背后的原因首先是消费习惯的差异,欧美家庭音箱的家庭普及率高达85%,而国内却不足20%;其次,技术与应用层面的差异,因此叮咚音箱与Echo相比销量会有巨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