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制造业的破局之年。4月18日,2022年一季度工业发展数据出炉,其中制造业占比进一步提升,一季度为28.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达到2016年以来最高值,中高端制造业发展较好。面对疫情多点散发、供应链短缺等众多不利影响,中国制造业整体稳中求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迎难而上,逐步推进产业升级,实现高效智能、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
近期,联想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中国举办了《联想新IT引领制造业“数智化”破局》在线研讨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处长童有好,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顾问宁振波,中国钢研集团数字化中心主任苏航,以及联想ISG中国区大制造行业总监宋涛,四位来自“政、产、研、商”不同领域的嘉宾围绕制造业的数智化破局,从国家政策、产业环境、数字化转型需求、绿色低碳转型等角度展开深入讨论。
系统性思路:梳理业务肌理,明确数字化场景“对症下药”
“如果将算法、算力、数据、场景这四个企业数字化转型要素进行排序的话,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场景第一,数据是第二要素。”苏航在研讨会上提到。基于自身在行业中的多年沉淀,苏航认为,算法、算力可借由外力提升,但面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复杂、细分场景多等现状,传统企业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就是该如何梳理出业务的数字化场景。
“对症下药”是宋涛在研讨会上提到的解决方案。联想作为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在自身转型的过程中就积累了行业最佳实践,内生的实践经验成为联想赋能制造企业的独特优势,减少了联想与制造业客户沟通的壁垒。而在面对汽车、钢铁这类特殊行业的个性化需求时,联想也积极深入客户,与客户共创和探索。同时,在一些客户共性化的问题上,联想也打造了一套通用的技术平台、基础架构方案。联想正通过“内生外化”持续树立行业标杆实践案例。
联想的这套制造行业转型方法论,凝结成为联想智能制造的“十八般武艺”,在《2022联想制造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中完整呈现。宋涛在研讨会上介绍到,“十八般武艺”是联想综合了工信部智能制造成熟度模型和麦肯锡灯塔工厂两个标准,形成的一个智能制造标准,分为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建设智能工厂,形成智能制造化,实现数据互通、可视化;第二是提升端到端透明,按业务流打通数据;第三是发挥数据能力,助力预测与洞察;最终是智能决策。在这四个层级之上,联想也有对应的场景解决方案。
联想智能制造十八般武艺,出自《2022联想制造行业白皮书》
目前,联想与中国钢研集团共同打造智慧计算平台,是IT企业与制造业研发部门合作的代表案例。中国钢研在钢铁材料的研发仿真方面对算力有迫切需求,联想与中国钢研用短短三个月完成了CISRI-Dlab材料云计算系统的主要建设任务,打造出材料及工艺、检测研发工作的数字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可同时满足10个以上多节点大型计算任务所需的硬件、网络和存储需求,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突破性创新:发挥生态之力,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制造企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以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供应链产业链韧性的创新主力军。在研讨会上,几位嘉宾围绕如何培育和壮大专精特新制造企业进行讨论。
童有好对“专精特新”的内涵和政策进行全方位解读。童有好表示,“专精特新”四个字是一个体系,企业要将创新贯穿在特定领域,持续扎根,精耕细作,打造独门绝技,为特定客户提供独特产品和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到今年年初以来,各部委层面已经出台了二十多项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的产业政策,要努力将这些好的政策,通过各种形式传播,让“专精特新”企业知晓、用好、用足产业政策。
作为全球ICT行业的领导企业之一,联想积极与国家政策同频共振。联想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资金、人才、平台等多方面支持。在联想供应链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共35家,单项冠军企业15家,单项产品冠军7家。通过联想创投,联想已经成功投资超过200家优秀科技企业,近40家成为细分领域独角兽,10余家被投企业上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榜单。
另一方面,联想也在积极打造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生态,协同参与到客户数字化转型项目之中,通过实践不断培育壮大科技创新能力。苏航分享到,“在联想与中国钢研集团共同打造智慧计算平台建设中,得益于联想成功的生态,有众多非常优秀的IT中小微的企业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缩短了平台建设时间,打造出国际领先计算平台。”新财年,联想ISG中国也发布“1248”战略全景,四大客户战略之一的“中小企业客户战略”,也将进一步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长期主义布局:绿色低碳转型,打造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双碳战略”是在数字化转型之外,中国制造行业实现转型和破局的另一项长期关键任务。《“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提升绿色制造水平,目标到202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然而,现阶段制造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依然任重而道远。宁振波透露,中国的单位GDP耗能远高于世界平均值。要想改变当下制造业高能耗、高成本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思想,精益求精,利用数字化手段和能力,把现代通信技术应用到传统工业改造升级,长期渐进地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转变。
作为国内最早投身低碳实践的科技企业,联想已有四家工厂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也均获得工信部认可,是业内少有的实现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的企业。联想集深耕高性能计算20年之功,以温水水冷技术为核心的减碳方案,能够将数据中心PUE值降低至1.1以内,帮助数据中心实现每年42%的电费节省和排放降低。
联想的绿色技术正在帮助众多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低碳转型。例如,联想为大型钢铁行业企业潍坊特钢打造了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和能源管控平台,做到了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并通过使用联想高性能、高可靠服务器,为庞大的数据流处理提供强大算力支持,在实现零碳转型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如今,潍坊特钢每年可减少约13.3至13.6万吨碳排放,实现了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视角:科技创新赋能,用数字化武装推动制造人才转型
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改进制造业生产方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进绿色发展的手段。但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一场关乎人的创新革命,无论国家政策或战略,最终都会回归于人。会上,嘉宾们探讨了在“以人为本”视角下先进技术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制造行业的数字化人才,探索转型之道。
宁振波结合自身企业调研经历,分享了“放下铁锹,拿起鼠标”的转型观点,提出制造企业用科技手段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和绿色化。苏航则分享了三一集团的实践案例,在集团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三一提出了“三三三”转型口号,即3倍产值,工程师从3000增加至30000,工人从30000降到3000。这背后的内涵,就是将之前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转变为人与数据之间的关系,让人和数据打交道,用数字化武装制造人才。
在这其中,联想也秉持“以人为本”思路,帮助三一集团加速“灯塔工厂”建设,助力三一集团建立涵盖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全方位的智能算力平台。通过采用搭载SAP系统架构的联想服务器,用数据驱动业务,让工人生产更有效率,工程师可以立足整体实现流程管理和优化,使工厂整体效率提升超30%。三一集团流程信息化总部总监吕青海曾分享到:“对于车间现场,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让工人拿把椅子坐下,泡杯茶慢慢喝,也要让系统和设备靠数据驱动运转业务,减少不必要的人工干预。”在联想的助力下,三一的数字化道路已走在前列,吕青海心中的愿景也逐渐走进现实。
宋涛总结到,“数字化转型的‘以人为本’是数据要素和劳动力要素重新建立的一种关系”。他认为,在需求侧,利用数字技术能够让制造企业站在消费者的视角生产出更加符合需求的产品;在供给侧,数字技术能够让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优化,将劳动力从简单重复、枯燥乏味,甚至某些环境恶劣、存在安全风险的工作环境中解脱出来,促进人高效、安全、健康而舒适地工作和生活,实现良率、产能双效提升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制造影响力已覆盖全球,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标签之一。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制造业将凭借极强的韧性,完成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长期转型,实现到中国智造的伟大跨越。联想企业科技集团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的愿景,为客户提供绿色、高效、敏捷的“新IT”智能基础架构,推动我国制造行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