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多途径夯实研发实力:联手上海交大,助推智能化

粤讯 中字

“未来三年,我们研发投入要翻番,到2023年达到或超过200亿元。”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交大”)高性能计算中心揭牌仪式上表示,还将拿出2亿元,支持交大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大手笔投入研发是联想集团智能化科技转型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联想集团坚持自身科技属性,在科研领域持续投入,为自身智能化转型提供科技推力,带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以丰硕的科研成果赋能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树立了企业智能化转型标杆。

计算中心落成,联想硬核科研实力获认可

12月14日,由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捐建给上海交大的高性能计算中心正式在李政道研究所实验楼内落成启用。该中心被命名为“杨元庆计算中心”,其中的高性能计算设备被命名为“思源一号”。

智能化时代,Computing Power计算力,特别是高性能计算,跟数据、算法一起,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智能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于高校来说,在气象研究、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生物基因等科学研究的领域,高性能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利器。“思源一号”每秒运算可达6千万亿次,算力为中国高校第1,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高校算力之王。它也展现了联想集团全球卓越的技术水平。

具体来看,“思源一号”采用了联想最新HPC技术,实现了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并从异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定制化开发,最大化地满足上海交通大学多样化的课程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计算需求。此外,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思源一号”还采用了全球领先的供水水冷技术,相比普通的风冷高性能计算系统,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达到42%。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启用的计算中心坐落于交大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李政道研究所,同样意义非凡。李政道研究所是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呼吁下开始筹建的,吸引了大批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应用联想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计算中心落户李政道研究所,也说明研究所对于联想科研实力的认可。

产学研融合创新,助力联想智能化转型

据悉,揭牌仪式后,联想集团又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年联想集团将拿出2亿元,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投资孵化三个方面支持交大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围绕新计算、新装备、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领域,开展科研合作,联合培养科研人才,并且以创投的方式,支持和促进交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如今,联想集团处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联想集团深知,在企业智能化转型之际,唯有通过多种途径夯实研发能力,才能充分应对智能化领域的复杂局面。其中,加强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校合作也是联想夯实研发实力的重要路径。因此,联想集团与交大达成战略合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高科技我们永远也没有忘,也不敢忘。”杨元庆说,此次与交大及李政道研究所的合作,推动了算力的普及。未来,双方将紧密合作,强化基础研究,攻关核心科技,承担起更大的科技赋能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共同助力国家科创发展。

事实上,坚持产研融合创新,多途径夯实科研的联想集团已积累了雄厚的科研实力,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在电子设备、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存储器、显示器、数据处理、计算机等专业技术领域,掌握了大量核心专利与技术。根据2021年1月IFI发布的全球专利250强榜单显示,联想集团位列全球第82位,在国内是三强之一。自2016年以来,联想集团连续5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榜单TOP10。

面对智能化转型的重大历史机遇,联想集团在科研投入上跑出了加速度。今年8月,杨元庆表示,联想集团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在未来三年里内将研发投入翻番。研发人才招募上,联想集团更是大手笔,启动“全球大规模硬核科技人才招聘计划”,未来三年将在全球范围内面向社会和高校大规模招聘科技人才12000人,全方位充实三级创新体系。

在科研领域的坚守与持续投入为联想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根据公开的2021/22财年第二财季报告显示,联想营业额达1156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33亿人民币,同比大涨65%,再创历史新高。不难看出,坚持智能化转型的发展策略,将使联想集团走得更稳更远。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