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造芯,亮出“三板斧”

光锥智能
关注

腾讯造芯,亮出“三板斧”

云计算领域的巨头竞争进入下半场,自研芯片则成为发令枪。

文|罗宁

藏不住“芯”事的腾讯终于出手了,继阿里巴巴、华为、百度相继量产芯片之后,腾讯也带来了属于自己的芯片。

11月3日,腾讯数字生态大会现场,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正式公布了腾讯三款芯片:面向AI计算的紫霄,用于视频处理的沧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网络的玄灵。

三款特殊需求芯片,面向各自不同方向,与阿里巴巴、华为、百度在芯片半导体的道路有所区分。这是腾讯在芯片领域深度布局三年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成果展示。对腾讯来说,面对愈发强烈的“缺芯”浪潮以及国产化替代趋势,从特殊需求出发的芯片项目或许将为其未来的深度布局埋下伏笔,而当巨头纷纷腾挪转身,谁又将在芯片半导体领域笑到最后?

腾讯“三板斧”,面向特殊需求

一切为了更好的云。

从云计算到服务器,再到云端AI芯片,当百度和阿里走向芯片与数据中心产业链条深度绑定这条路后,将主要精力放在泛用性更广的AI通用型芯片。腾讯则从自身特殊需求进行突破,在AI推理芯片、转码芯片、智能网卡芯片方面做出尝试,作为巨头,腾讯的选择为何不同?

首先是紫霄AI推理芯片,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结合图片和视频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搜索推荐等场景,性能相比业界提升100%,通过在芯片内部增加计算机视觉CV加速器和视频编解码加速器等方式对于芯片架构进行了优化。

尽管腾讯并未明确指出其应用场景,但不难推测或许将结合腾讯旗下相关视频以及娱乐业务,诸如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虎牙、斗鱼等视频平台,例如通过语音对于视频内容进行搜索时,并将进一步提升搜索速度。

其次是沧海转码芯片,根据腾讯方面介绍,在算法上实现了高精度运动搜索、全率失真优化、高效自适应量化等所有主流编码工具,并融合了腾讯云软件编码器码率控制等方面的领先技术,可以实现1080P 60Hz的视频实时编码,压缩率相比业界提升30%以上,或许将为腾讯在微信、QQ等社交通讯软件中的视频通话以及游戏娱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如今用户对于视频画质愈发挑剔的当下,在视频领域进行专用芯片的研发势在必行,例如索尼高端电视产品采用自主研发的XR芯片,通过AI技术模仿人类视觉和听觉认知方式,从而在电视的音画方面进行增强。而腾讯这两颗与视频图像处理、实时编码相关的芯片能够为其在游戏、社交通讯、视频娱乐方面带来价值,这些业务与腾讯自身诸多业务也能进行深度结合,这或许是紫霄和沧海推出的重要原因。

至于玄灵智能网卡芯片,腾讯表示其定位于云主机的性能加速,结合CVM/BM/容器等场景优化芯片架构,将原来运行在主CPU上的虚拟化、网络/存储IO等功能下移到芯片,实现了主CPU的零占用,相比业界产品性能提升了4倍。这一芯片的目标或许和云计算有关,更进一步或许和云游戏相关,游戏业务对腾讯至关重要,而云游戏则面向未来,通过玄灵智能网卡芯片,腾讯或将进一步完成其在云游戏领域的深入布局。

对于腾讯而言,研发特殊需求的芯片必然是为了解决其自身的特殊业务痛点,一方面是由于行业中的通用芯片已经不能满足其业务需求以及效率提升,另一方面通过研发属于自己的定制芯片,腾讯也能够对于未来新技术做出更快布局,对此,汤道生总结了腾讯做芯片的初衷:“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

尽管自研芯片看起来是一条前期投入巨大,回报见效慢的长途路,但对于巨头们广泛的业务需求往往具有重要作用,此前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朱斌曾在媒体采访时对此做出解读:“特殊需求通常需要特殊芯片来解决痛点,定制AI芯片恰恰是降低成本。人工智能硬件对于算力有要求,低端的通用芯片算力不够,高端的通用芯片又有许多冗余设计,会造成高功耗。”如今的腾讯,其愈发广泛的业务需求正在促成自研芯片步伐加快。

巨头做芯片,同道不同路

关于腾讯造芯,早在今年7月便有消息传出,当时腾讯在对媒体回应时表示,其芯片制造是对特定领域例如图像等方面研发,如今我们看到,腾讯与百度、阿里在芯片研发上有所不同,似乎说明了巨头们各自对芯片半导体产业各自不同的思考。

腾讯造芯,亮出“三板斧”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

百度是BAT领域行动最早的一家,在内部孵化多年后,目前已经独立融资。今年二月,百度为其旗下昆仑芯片业务进行独立融资,领投方CPE源峰,投资方包括IDG、君联、元禾璞华等,估值约130亿人民币,这被外界认为是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之外的又一重要布局,但百度真正涉足AI芯片制造的时间还要追溯到2010年百度启动的FPGA AI加速器项目。通过将旗下的昆仑系列芯片和鸿鹄系列芯片融入大型服务器集群和智能IoT设备当中,百度得以进一步提升自身在AI和云计算领域的技术实力。

阿里巴巴则是在2019年成立了平头哥半导体公司,至今两年多时间,围绕阿里云生态带来了含光800、玄铁910、倚天710三款芯片产品。寒光800通过阿里云服务了搜索推荐、视频直播等行业客户,玄铁系列处理器对AliOS、FreeRTOS、RT-Thread、Linux、Android等操作系统均提供支持,目前已经拥有150多家客户、超500个授权数,成为国内应用规模最大的国产CPU。就在前不久刚刚发布的倚天710,则是阿里巴巴为云打造的服务器CPU,其对标的是包括亚马逊、英特尔、AMD在内的业界主流服务器CPU,可以看到阿里对于通用AI芯片的执著,也反映出阿里云将芯片作为业务重心的趋势。

尽管腾讯云方面目前还没有推出属于自己的服务器CPU,不过在此次大会上,也提到已经与多家芯片企业深度合作推出了星星海服务器,支持全平台、多场景,并且在过去一年规模增长高达400%。星星海服务器本身是通过与供应链企业进行深度定制化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还处在非自研芯片的阶段,但不难推测,由于腾讯转身发力B端业务,面向B端的云计算和云服务必然对于其自主研发CPU提出要求,腾讯在未来推出服务器通用型CPU并非不可能,这就要谈到腾讯对于芯片半导体领域的投资布局。

2016年,在海外布局投资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共同瞄准了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计算机网络公司Barefoot Network,该公司设计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个SDN芯片用于可编程网络交换机,此芯片凭借6.5Tb/s的数据处理速度成为当时市场最快的SDN芯片,腾讯与阿里巴巴参与了C+轮融资,之后Barefoot被英特尔收购。

2018年8月,比特大陆的Pre-IPO轮投资者中出现了腾讯的身影,作为一家定位区块链的科技公司,比特大陆产品也包含了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云等半导体和云计算相关技术,可见腾讯对于云计算和芯片制造领域一直在保持关注。

2018年3月,燧原科技成立,创始团队均为拥有15年以上的高端芯片及相关软件生态系统开发及量产经验,其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销售;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等领域,腾讯不仅参与了燧原科技Pre-A轮、A轮、B轮、C轮融资,还作为其最大股东持股20.47%。

据了解,燧原科技在三年时间推出了两代云端训练产品和一代云端推理产品,今年最新发布云端AI训练加速芯片“邃思2.0”将在年底量产,而云端AI加速产品实际上也是AI算力市场的“刚需”,通过全自研的全域计算架构,燧原科技研发的芯片面向的正是企业在云端数据中心的AI应用加速,而燧原科技此前已经通过与浪潮合作,成为首个实现千卡液冷集群商业落地的芯片企业。可见,腾讯在三板斧之外,后续还将有“大招”。

“软硬结合”的云生态

芯片、服务器、云原生操作系统,云生态的软硬结合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具有全部能力的巨头屈指可数。

除了芯片和服务器,腾讯在软件层面的布局也必不可少。此次大会中,腾讯发布分布式云战略,以及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Orca。

邱跃鹏认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技术与真实世界融合是全真互联的主要特点,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算力将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变得无处不在;其次,云原生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凸显,开发者和企业需要更懂得借助云来实现高效数字化转型;最后,超高清、超低延时的网络传输是确保用户沉浸式体验的基础。

腾讯造芯,亮出“三板斧”

(腾讯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兼腾讯云总裁 邱跃鹏)

芯片支撑起算力,全真互联将带来新一轮数据大爆发。

邱跃鹏表示:“腾讯云原生操作系统遨驰单集群支持10万级服务器、百万级容器规模,管理的CPU核数超过1亿,计算正式进入亿级时代。在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之上,腾讯云将通过分布式云构建无所不在的云服务。”

实际上,Gartner在2020和2021连续两年将分布式云列为战略技术趋势。Gartner认为,从集中式公有云到分布式公有云的演进,开启了云计算的新时代,并且预测到2025年有超过50%的组织会选用分布式云。分布式云的出现让云服务可以将公有云的产品“延伸”到任何用户需要的环境中,并依然由云厂商结合云原生技术“统一”管理相关资源,在之上运行其它云产品,真正做到“一朵云、无差异、无障碍、无处不在”。

云原生应用开发的趋势在加快,其快速构建、自动部署并定期更新、不受限于单体式开发周期等优点成为企业选择云原生操作系统的重要原因。腾讯提到,遨驰云原生操作系统管理CPU核数达到1亿+,独家单集群支持达到10万级服务器。从企业角度出发,这将实现各种应用的快速交付服务,对于开发以及运维都将产生改变。

在展开自研芯片的道路上,腾讯也为企业软件服务按下了加速键,这不由得让人想到阿里在“神龙”架构与“倚天710”芯片的结合——云计算领域的巨头竞争,如今开始进入到下半场,而自研芯片则成为发令枪。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