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天价薪酬”质疑
LAOCAI
从此看,联想集团二次上市,博个好估值背后,不乏迫切融资需求。
由此,再看“天价薪酬”的舆论热度,也就好理解了。
招股书显示,2018/19、2019/20、2020/21财年,联想集团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薪酬总额分别约为5.65亿元、9.09亿元和9.34亿元。
其中,2021财年共有集团30名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而9.34亿元的薪酬支付中,有8.41亿元是董事和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
以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为例,去年拿到的薪酬总包为2616万美元,约1.6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含薪金130万美元,酌情奖金585.5万美元,长期激励奖励1844.8万美元,退休金计划供款13.7万美元,其他福利42.5万美元。
但杨元庆不是最高薪者。财报披露,联想集团有一位董监高2021年酬金为3038万美元或更多。还有3位高管,2021年酬金也达800多万美元。但财报并未披露上述高管的具体信息。
甚至,坊间一度传出已退休的柳传志仍有1亿元年薪。
不过,联想方面已明确否认了这一传言。
亿元“退休金”,的确是夸大了。2019年底,柳传志得到来自联想控股的7603.5万元薪酬,其中包括2526.6万元退休金。再加上联想集团支付的150万美元退休金,的确没过过亿,但数目也够吸睛。
此外,2019年底,联想控股执行董事朱立南的薪酬为4799.7万元。而到2020年底,其由执行董事变为非执行董事,薪酬则上升至6198.1万元……
如此种种,导致一些舆论对其“天价薪酬”的质疑。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联想集团以仅200多亿元净资产规模来计划募资100亿元,而已退休的柳传志与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企业负债率很高的情况下,却给自己开出高薪,这是其受诟病的问题之一。
确实,一方面想去科创板筹钱,一方面对高管如此豪气。联想,怎能不让人产生很多联想呢?
04
一流期待 多少想象空间?
LAOCAI
唏嘘之余,不乏冷思。
纷扰之外、回到原点,联想集团下一步何去从?
客观而言,联想近十年来一直在致力于转型,走出PC光环。
早在2012年,杨元庆就提出了“PC+战略”,曾收购摩托罗拉业务,一度发力手机业务。2017年,又提出三波战略:保持核心PC业务;通过并购打造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设备+云”和“基础设施+云”新业务模式,打造新盈利增长点。
不过,多元化策略效果并不太明显。
“一个以营销为基因的企业,要转型为以研发为基因,显然不容易。”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联想存在路径依赖问题,想摆脱业务上困局,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成本的付出。“而且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克服赚快钱的诱惑。”
没错,对联想来说,目前再争论“贸工技”和“技工贸”路线哪个正确已没多大意义。相比冲科受阻,对芯片、半导体等零件的高依赖、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不见大起色的智能化转型,或许才是联想的最大隐患。
能否摆脱路径依赖、打破业务困境,联想集团还有想象空间吗?
不得不说,一些舆论对于这个民族品牌情感变得复杂。
随着多次国际并购,联想成为国际巨头的同时,也启用了大量外国高管,这引发了一些非议。
但在铑财看来,这种做法本身是有开创性的。世界早已是平的,既然有全球雄心,国际化的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势在必行。
关键在于,如何合理运行。从联想集团控制权结构看,实控人是联想控股,但联想控股却是一家没有实控人的公司。换言之,联想集团没有最终受益人,是一家依靠职业经理人共同管理的企业。
自然,这能大大激发管理层的经营热情,有利企业释放更多成长性,也是联想集团近年业绩持增的根本原因。
但另一厢,也极度考验高管层的自治自觉素养、权限驾驭力、相应制度体系的成熟度合理性。如何平衡好个人短期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取舍,上文的高薪质疑应是一个警示。
或许,多数舆论的复杂情感也有良苦用心。争议、非议背后,是一个更大更强更优联想的殷殷期待。
不可否认,业绩规模、市场份额看,联想仍是世界一流企业,仍是民族品牌的核心代表,手中不缺翻盘筹码、价值想象空间。
抛开是是非非,起伏兴衰本是企业常态。一时荣辱,不论英雄。
问题、短板不可怕,贵在查漏补缺、持续革新进化。对37岁的联想集团而言,能够风雨洗礼、坐稳王位,应对此有深刻领悟。
2021年10月18日,联想集团天津产业园正式动工。其将以“新智造,新生态“为目标,着力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实验、数字化展示于一体的智慧生态标杆产业园。
转机常在下一个转角。
那么,此次的科创“一日游”,是否会是联想新价值、新形象的开端呢?
本文为铑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