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的市场份额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升。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荣耀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两连跳:荣耀50系列发布后,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到9.5%,等到荣耀Magic3系列上市发售,荣耀的市场份额已经飙升至16.2%,距离高峰时期仅相差0.5个百分点。
荣耀在国内市场份额上的V型反弹,产品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推动力。正如荣耀Magic3系列在4K-8K价位段销量前三的成绩,渠道和市场大环境扮演的终归只是辅助角色,荣耀所信奉的底层创新和双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才是这场逆势增长大戏的绝对主角。
倘若对荣耀Magic3的底层创新做一个排序的话,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大概率是最热门的选项,不仅给消费者创造了切切实实的价值,还刷新了智能手机的高端体验。
01 荣耀走出“第四步”
手机摄影并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倘若对手机摄影的进化史做个盘点的话,过去十几年中已经经历了三个时代:
第一个是单摄时代。智能手机和数码相机最大的差别在于体积限制,无法像数码相机那样搭配大尺寸的传感器,也难以实现可伸缩的光学变焦镜头,可以说手机摄影天生存在两大“生理缺陷”。
为了尽可能提升手机摄影的质量,比较主流的思路就是不断提高像素,30万、500万、800万、1200万……以至于诺基亚在2012年就推出了4000万像素配备卡尔蔡司摄像头模组的手机,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厂商喜欢在像素上做文章。可单摄像头终究是单摄像头,难以摆脱物理层面的局限性。
第二个是双摄时代。HTC在2011年就推出了搭载双镜头的手机,可以拍摄出3D效果的照片,但在市场上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浪。直到荣耀、苹果在2016年搭载双镜头,双摄才开始流行。
双摄时代开始出现了路线之争,一种方案是主镜头+副镜头的模式,副镜头起到辅助成像的作用;一种方案是黑白+彩色镜头的成像模式,黑白镜头负责轮廓,彩色镜头负责色彩。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摄影开始成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卖点,并逐渐演变成了不同手机厂商围攻摄影的军备竞赛。
第三个是多摄时代。双镜头打开了手机摄影的“潘多拉魔盒”,也解放了工程师们的思想,两年后便进入到了不同镜头各司其职的多摄时代,主摄、长焦、超广角等多种镜头出现在智能手机上。
多摄时代的标志是摄影的场景化,不同焦段、不同功能的镜头对应不同的场景,就像超广角镜头可以拍摄风光,主摄镜头记录日常生活场景,长焦镜头适用于人像等特写,等同于摄影师同时携带了多枚定焦镜头,然后根据不同的场景更换不同的镜头,进一步提升了手机摄影的水准和可玩性。
但智能手机的缺陷依旧存在:传感器尺寸增大必然会导致手机厚度增加,这一矛盾应该怎么平衡?超广角有更大画幅可传感器尺寸通常小于主摄,怎么才能有高清画质?目前智能手机搭载的都是定焦镜头,画面裁切和数码变焦实现的连续变焦,常常导致中近焦段的画质损失,可否避免这样的现象?
荣耀率先做出了回答,基于HONOR Image Engine计算平台推出了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将手机摄影走出了第四步,即全镜头参与、全焦段融合、全芯片异构的融合计算摄影新时代。
据荣耀CEO赵明透露,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原本是为下一代荣耀Magic产品储备的成熟技术,现在被提前用在了荣耀Magic3系列,让荣耀Magic3的摄影技术领先于iPhone 13在内的产品。
02 需求和创新互驱
选择在手机摄影上深耕的厂商,并不只有荣耀一家,可为何笃定荣耀的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是正确的方向?
这是因为荣耀坚持的是双轮驱动的极致产品主义,即倾听用户声音与引领创新科技并驾齐驱,一个轮子不断理解消费趋势是什么,洞察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并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另一个轮子则注重科技引领需求,以前沿、前瞻技术持续牵引行业向前,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秀的产品。
折射到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的研发中,“双轮驱动”的产品理念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为了化解传感器尺寸和机身厚度间的矛盾,荣耀的策略是彩色传感器+黑白传感器的智能融合,彩色传感器提供曝光和色彩,黑白传感器提供纹理和细节,然后基于海量数据学习的AI智能融合方案,将两张照片进行像素级配准对齐,修正双镜头间的视差。结果显示,主摄的清晰度提升了18%,进光量提升13%,传感器面积等效提升6%,极大提升了主摄成像质量,达到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的极佳平衡。
为了打破超广角成像时画质差的瓶颈,荣耀的方案是将彩色主摄+超广角镜头进行智能融合,彩色主摄的作用是获取丰富色信息,填充超广角像素中间的部分细节,属于以算力换画质的打法。同时为了避免融合后图像中心清晰度到边缘的生硬过渡,荣耀还研发了智能平滑算法,让融合后的照片看起来浑然一体。在彩色主摄和超广角的配合下,画面中心的清晰度最高可提升80%,超广角也有了高清画质。
为了消除变焦时中近焦段的画质损失,荣耀将彩色主摄和长焦镜头进行了融合。譬如在中近焦段拍摄人像的时候,荣耀Magic3 Pro会通过长焦镜头来增加主摄拍摄图片中间部分的清晰度,让变焦成像的清晰度最大提升180%。既保留了中焦镜头的真实感,降低了镜头的畸变,还吸纳了长焦的空间压缩感,将人和背景进行分离。用户使用手机进行摄影,也可以有远方景色、人物清晰可见的“超单反效果”。
对于寸土寸金的手机空间而言,“底大一级压死人”的铁律固然适用,但硬件升级的局限性也是不争的事实。荣耀的创新逻辑并不复杂,充分利用荣耀Magic3的算力优势,将多焦段摄像头两两协同多帧融合,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延伸到多兵种协同作战,找到了智能手机的长处并规避了硬件上的短板。
乃至可以这样断言:搭载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的荣耀Magic3系列,重新定义了手机摄影的塔尖,将开启计算摄影底层技术升维的新纪元。
03 长期的耐力比拼
毕竟摄影已经是智能手机最高频的功能之一,直接关系着用户对体验的感知和下一次投票权的归属。
站在行业观察的立场上,摄影作为智能手机厂商争夺的主战场,作为整个智能手机行业进化的风向标,也是窥视不同厂商创新能力的最佳窗口。一些厂商在这场长跑中逐渐露出了疲态,一些厂商永远在引领潮流。
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计算摄影。智能手机的镜头不可能无限增加,传感器的面积也没办法持续做大,想要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拍摄性能,软件算法可以说是不二法门。通过机器学习上千万张样片,即便是传感器没有捕捉到足够多的细节,算法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将照片填充完整。
计算摄影几乎是所有主流厂商的共识,也是在这场技术长跑中拉开差距的赛点。
哪怕是被捧上神坛的苹果,Deep Fusion的计算影像也只是单摄像头多帧融合,采集连续多帧的画面,再通过AI算法模型的识别增加细节与亮度,最后合成一张提高清晰度、动态范围、降低噪点的照片,但对画质的提升还是有些局限。
华为的XD Fusion再往前迈出了一步,做到了超广角和主摄同时工作并进行多帧融合,属于单一焦段多摄融合的范畴,把主摄多帧画面融合后用算法裁切放大,再与长焦镜头进行融合,实现了单一场景的画质提升、降低噪点、细节优化。
荣耀是目前唯一做到全镜头全焦段融合的厂商,通过软件融合算法将所有摄像头采集的信息都利用起来,让多颗摄像头在智能算法的驱动下互相取长补短,以1+1>1的方式全场景提升图像的拍摄质量,继而为用户带来全焦段的超清摄影体验。
这样的一幕似乎并不让人意外。
早在2016年的时候,荣耀就开启了融合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当年推出的荣耀8采用了黑白+彩色双摄的搭配,开始多摄多帧融合的探索;荣耀20 Pro上的AIS超级夜景模式,利用AI多帧合成技术和增强算法刷新了夜景拍摄的标杆;荣耀V30上又基于Matrix Camera技术,创造性的带来了多维相机矩阵……
到了荣耀Magic3系列,首创了全新计算摄影平台HONOR Image Engine,可以异构不同芯片平台,插件化整合芯片能力,进而实现软硬件的能力全面释放,促成了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技术的应用落地。
做一个总结的话:荣耀抢先迈出手机摄影的“第四步”,凭借的是对计算摄影的多年深耕,对待创新的耐力和定力。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当智能手机的创新驶入深水区,最终赢得市场的注定是荣耀这样的耐力型选手。
04 写在最后
再来思考荣耀市场份额的V型反弹,看得见的数字背后是看不见的创新。
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荣耀Magic3系列已经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多主摄融合计算摄影打动了一群最为“挑剔”的消费者,为荣耀市场份额的再创新高埋下了新的伏笔。同时也验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创新是荣耀回报亿万消费者的一种路径,也是亿万消费者对荣耀保持热爱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