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本骄傲”节节败退
创立于1875年的东芝,至今已经走过了146年,名副其实的百年企业。
以2000年时间为划分,东芝的表现可谓截然不同。2000年以前,东芝创下了多个“第一”,是日本制造业的骄傲。
据连线Insight梳理发现,日本第一台电风扇、洗衣机、电冰箱、雷达、晶体管电视等均由东芝生产制造,同时东芝还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彩色可视电话、世界第一张NAND型记忆卡、世界第一台HD DVD播放机。
可以说,东芝在日本制造业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自2000年以后,东芝却进入了营收停滞、业绩下滑、管理层频繁更换的困局之中,其中原因既有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也有东芝自身的问题。
更关键的是,2011年爆发的福岛核电泄露事件,直接导致东芝在核电业务上惨败,这也成为整个东芝集团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尽管福岛核电事件爆发于2011年,但东芝在核电业务的布局起于2005年。当时东芝的新任CEO西田厚聪上任,相比于前任CEO冈村正,西田厚聪更为激进,其意图是也是扭转前任社长领导下东芝停滞不前的局面。在任期间,西田厚聪率领下的东芝砍掉了很多分支业务,将业务集中在能源、半导体和基建三大板块上。
左为东芝前社长西田厚聪,图源东芝中国官网
恰巧的是,新任社长上马,急于寻求增长方向的东芝,碰上了正在“卖身”英国核燃料公司,其意图通过1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的西屋电气进行回血。
西屋电气可谓一项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其是全球重要的核电设备生产商。但令东芝没想到的是,西屋电气的竞购还引来了三星、通用电气、三菱重工,原本准备18亿美元出售的西屋电气最终让东芝下了血本,以54亿美元获得西屋电气77%的股权。
为了表明在核电业务上的决心,此后东芝进一步增资16亿美元将持股比例增至87%,这意味着,光是在核电业务收购上,东芝就耗费了共计70亿美元。而这70亿美元最终又埋下东芝衰败的隐患。
在2009年的时候,正值东芝在核电业务高歌猛进,因为从收购西屋电气以后,东芝已经在全球拿到了12单核电业务,其中包括中国4单和美国8单。东芝还计划在2015年以前,在全球拿下共计39单的核电站建设订单。
不过一场“黑天鹅”事件,彻底摧毁了东芝核电业务的美梦。
2011年,日本东北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受此影响,当时最大的在役核电站福岛核电共计10号机组均受到影响。其中受到冲击最严重的是3号机组,这一机组正好由东芝提供。
据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消息,福岛核泄露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这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该事件对东芝的影响是,直接导致了东芝全球核电业务骤停,东芝不仅没能拿到后续的订单,就连原先预订的12个核电基站订单,也相继宣告停止。
此前历时数年,花费超过70亿美元布局核电业务的款项也付诸东流。2017年2月,东芝在财报中披露,在对核反应堆投资失败后,东芝在核电业务的损失将达到63亿美元。
除了福岛核电事件的影响,加剧东芝衰退还有2015年东芝自曝的财务造假事件。
根据东芝披露的消息,从2008年-2015年,东芝一直处于财务造假中。7年时间里,东芝虚报了2248亿日元(折合120亿元人民币)的税前利润,超过了这七年间税前利润的三成,前后有三任社长参与。
2016年,东芝中国发给经济观察报的一份总部声明,截至2016年东芝已经发生了三起财务造假事件,除开2015年东芝主动披露的财务造假,另外两起分别是:
自2003年起,东芝子公司东芝EI控制系统公司营业部的涉事员工开始伪造订货单和验收单等票据,虚报超过实际合同金额的销售收入,到2016年9月底,累计虚报销售收入5.2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3320万元)。
在2016年3月,东芝又发现了涉及通讯业务的财务造假问题,虚增利润58亿日元。
财务造假信息的披露,相当于否定了东芝过去近10年的发展,因为东芝曾在2005年-2010年间期间达到了其近十几年来最好的业绩增长,但自曝财务造假事件后,东芝过去的高增长业绩仅仅成了经营萎靡的粉饰。
造假事件极大地挫伤了东芝的信誉,其市值也在2016年底缩水近40%,从1.88万亿日元降至1.1万亿日元。
自此,东芝也从“日本骄傲”变成了“日本耻辱”,至今也难以回到曾经的辉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