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透露的内部消息,在澎湃S1发布后一个月,小米实际上就已经委托台积电开始了澎湃S2的流片(即小批量试产,上样机测试)。这意味着小米在两年内不仅完成了澎湃S1的立项到量产,同时也完成了澎湃S2的仿真优化测试。
亿欧对此信息求证了小米相关负责人,对网传澎湃S2流片结果相关信息并未反馈。
单从网传澎湃S2的流片结果来看,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从近期动态表现看来,“生”应该不远了。
据公开资料查询,每次流片费用在300~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00~3400万人民币,高昂的费用成本可能并没有换来澎湃S2的成功。
2018年9月,沉寂许久的松果电子宣布与阿里旗下的中天微达成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行联合开发。消息公布后,市场一度猜测小米已经放弃了自研芯片之路。
但在2019年1月,时任小米产品总监王腾(现小米Redmi产品总监)在与网友的一次微博互动上,在一众米粉的追问下,王腾回应澎湃S2仍然在做,但和手机不是一个部门。
随着2019年小米“手机+AloT”双引擎战略的启动,带来的影响也辐射到了小米的芯片研发部门。
2019年4月,一则雷军发送的内部邮件被曝光,小米的澎湃芯片时隔两年再次成为了焦点。邮件里称,小米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将进行拆组,成立南京大鱼科技,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IoT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而松果将继续专注于手机SoC芯片的研发。
有人认为小米已经放弃了松果,选择物联网芯片领域作为战略重点,但也有人说是为了缓解芯片的资金需求,通过lot赚来的钱继续熬芯片。虽然争论不断,但市场对小米此次变动颇为认可,隔日小米股价涨幅达6.05%。
对于澎湃S2的难产,有业内人士评论称,“澎湃S2的难产,以及看小米最近的动作,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卡在专利上,而且是5G基带专利,估计业内几个5G大佬没人愿意给小米授权。”
芯片行业的专利交叉授权极其复杂,且一个专利的出现往往在权利要求书上覆盖的毫无死角,因此各家芯片公司互相制约的同时又互相利用,最后形成了芯片领域门槛很高的局面,没有几年的专利沉淀就没有资格和别人做专利互授,而不做互授会付出高额的专利使用成本。
当前,全球5G基带的芯片厂商中苹果、华为、三星主要是自用,独立的5G基带芯片供应商只有中国的紫光展锐、高通和联发科三家。而在当前的手机市场,5G技术还处于初始积累阶段,此时授权其他企业无异于将发展机会拱手让人。
因此不仅仅是对小米,对任何业内有竞争的企业来说,都会对5G技术严防死守。小米要想从中分得一杯羹,很难。这应该也是雷军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了。
既然无法和现有5G基带厂商完成合理的专利互授,那只能靠自己了。但仅靠小米一家企业来研发5G基带相关技术,显然不现实。
小米自然意识到问题严峻。2019年年底至今,小米通过旗下长江小米基金投资了一批搞射频的公司,应该就是为了解决5G基带专利问题,投资的这些企业无不是以专利产权为行业壁垒。
2017年5月,小米与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将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