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遭遇“幽灵堵车”,华为、华米、苹果谁能争第一

智能相对论
关注

日前,华米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发布全新系列智能手表Amazfit GTR,发布会上除了基本产品介绍之外,还让人感受了到了“浓浓”的火药味。

“友商的日常手表使用时间来判定续航时间的话,华米可以达到74天,是友商的两倍多”。

华米GTR从名字到外观再到功能,与华为watch GT都十分相似。就目前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来看,还是在以苹果为首,其他品牌割据市场的体系之中,这与几年前的智能手机市场基本一致。

而随着华为、华米的陆续“出海”,能否像冲破智能手机市场一样,国产智能手表或也将颠覆现有体系。

苹果失位,国产上位

据之前Counterpoint发布全球2019年Q1智能手表统计数据显示,榜单第一位的依然是苹果,其市场占有率为35.8%,前六的位置共有三家中国企业,分别是排名第三,以儿童智能手表主的步步高;排名第五主的华米和第六位的华为。

但是对比近几年的数据可以看到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在2015年苹果刚刚推出智能手表产品时,其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70%以上。2016年-2018年,受市场影响苹果智能手表的市场占有率有所波动,截止到2018年末,其占有率依然有50%左右。

反而在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销量同比增长48%的大背景下, 其市场份额降到了35.8%,为同期以来最低点。

在国内市场苹果的市场份额也被反超,IDC所公布的2019年Q1国内可穿戴设备-成人手表市场占比数据显示,华为以44.3%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而华米则超过苹果以24.5%成为第二。

苹果失位,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其中一个关键性原因是,苹果的产品覆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苹果商店中只有四款产品,其中还包括了爱马仕、耐克两款联名定制产品。并且在行业价格已出现向下趋势后,苹果依然固守价格“底线”,在缺乏多层级产品及目标人群覆盖的情况下市场份额流失在所难免。

国产品牌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例如步步高,它只是深挖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不做成人市场,通过精准的目标人群定位及长时间的口碑积累,让他在这个领域少有对手;华为的产品线虽然也不多,但华为并未将自己的产品定型,主打商务型智能手表的同时又涵盖健康和运动功能,且价格比起苹果要亲民很多。

华米是所有品牌中将这类问题规避得最彻底的品牌,华米在今年6月发布Q1财报时便宣布“接下来将发布超过十款Amazfit智能手表,价格区间将从299元到2000元不等”。华米目前在售的产品已经接近10个系列,而GTR已是华米近期推出的第三款智能手表。

据华米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2日包括米动手表青春版系列在内的基础智能手表产品线出货量超过300万台,智能运动手表产品线和智能手表产品线(华米产品线名称)出货量超过150万台。

华米这两个产品线短期内很难再有爆发式提升,所以华米需要依靠多品类来覆盖多元的消费市场,以吸引更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以GTR“入侵”华为的商务智能手表市场正是如此。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智能手表市场需求更加多样化,而苹果若不做出改变,其市场份额还将进一步被稀释,以华为、华米为代表的国产品牌通过对泛市场的扩张,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行业和品牌都急需突破“幽灵堵车”

所谓“幽灵堵车”是一种奇妙的交通现象,指前方道路明明没有事故,没有停顿车辆,也没有封闭施工的车道,道路却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堵塞,甚至会影响较长一段道路、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2018年全年智能手表出货量约在4500万左右,这一数字仅仅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一个尾数。在经历多年发展后,智能手表依然未能成为和手机一样普及的消费电子设备。

明明有使用场景、也有目标人群、同时也具备实用价值,为什么智能手表就是爆?似乎行业发展也遭遇了一场莫名其妙的“幽灵堵车”。

“智能相对论”认为,智能手表发展至今所面临的最大尴尬还是在于,智能手表并未被视为一款“独立”的智能硬件,更多的还是被当成智能手机的延伸产品。

由于受设备大小限制,使得屏幕、内存、续航等各方面都未能达到“独立”运行的条件,使得这些设备在运行时都无法离开“手机”这一控制中枢,在例如在信息接收方面,当智能手表提升有新信息时,大部分用户还是会拿起手机进行查看和回复,智能手表的功能仅限于信息提示,像是手机的附属,以至于脱离手机设备,智能手表的功能性将大打折扣。

智能手表现在急需寻找一些差异化的东西,是手表能完成而手机做不到的,目前各大厂商们寄希望在了运动和健康方面,但就目前来看这两方面所带来的体量仍然有限,还需要开发更多场景。

品牌方面,苹果、华为、三星等因为业务链长,智能手表只是他们众多业务部门中的一部分,并且都不是核心,在头部企业中只有华米是专注于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华米也确实在扩展自己业务的覆盖,但不巧的事,就目前来看华米同样在遭遇“幽灵堵车”。

华米在圈内的知名度是已经具备,但对于更广大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华米还没有建立起品牌效应。

就像说起“小米手环”,很多消费者即便没用过却也知道,但基本很少人知道这是由华米制造的,相当于华米只是给小米手环做了ODM的“贴牌”业务,对于华米品牌和利润增长基本没有帮助。

华米到底是“靠自己”,还是靠“小米”?

华米想要“去小米化”,且一直都有尝试,但收效却不理想。例如上市前,小米手环一直都是华米营收的主力,在2015、2016、2017年分别带来了8.7亿、14.34亿、19.27亿的收入,占比达到97.1%、92.1%和82.4%。上市后这一占比降到了59.7%。

而华米Amazfit自主品牌业务增长60%以上,收入占比超过40%,但与此同时,华米在上市前估值达到10亿美金,而目前市值仅有6.34亿。

营收方面在2018年之前华米营收增长都在70%以上,而2019年Q1据华米公布的信息,营收同比增长仅为36.5%;华米预计,公司第二季度营收将在9.90亿元至10.1亿元,同比增长30.2%至32.9%。

华米市值不及预期、营收增长腰斩,且连续下滑,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去小米化”,在此期间华米的重心一直放在自主品牌华米Amazfit上,刻意弱化了身为“门面担当”小米手环。从结果是市场并未就此买单,虽然对于华米而言略显“不公”,但“小米生态企业”已被刻在华米身上,短时间内实难破除。

另外,在运营和渠道方面华米的“去小米化”也存在很多“限制”。华米基本继承了小米绝大多数基因,特别在运营方面。华米之所以能迅速成长为销量排名靠前的智能穿戴设备品牌,小米的渠道和“爆款策略”影响极大。

这就使得华米一方面想要依靠自主品牌来攻略市场,一方面又因为小米在品牌、渠道等方面为华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华米无法脱离小米体系。例如正是依靠小米的线下布局,才能使华米的产品从线上走入线下,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扩张,一旦脱离小米华米是否还具备现有影响力将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目前以“智能相对论”来看,华米正在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去小米化”,华米对于小米的依赖程度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还不严重,而华米采取快速国际化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华米Amazfit智能手表等产品已经进入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全年,海外版本出货量占比高达44.2%。

华米打通海外市场之后,其退路将变得更多,一是可以先在海外打响知名度再回归国内市场,像早年福耀等一批传统企业都是如此;二是将自主品牌主要市场放在国外,国内市场就依靠小米的渠道和业务体系;三是,或者直接将重心转移至国外,就像传音、一加等手机品牌,当然传音、一加们的出海更多是因为国内竞争环境太过激烈迫不得已,而在智能手表领域,华米已经成为头部,重心转移没有必要。

小结

在除了华为、华米之外,还有包括VIVO、OPPO等国产品牌也纷纷切入智能手表赛道,就目前来看,华为、华米拥有较大优势,但智能硬件产品在功能及使用场景方面的多变性,对于智能手表这一还远未成熟的领域而言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不过,显然一场全球性的继智能手机市场之后智能手表格局正在被中国企业打破这是无疑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