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衰退,半导体、面板业务受限,谁是三星电子的新引擎?

何玺
关注

近一年多来,三星电子的日子有点难过。

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全面下滑,三星日子不好过

7月5日,三星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营收预测,令市场再次感受到了“寒冬”。三星预测,2019年第二季度销售总额5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约6.5万亿韩元。这个数据与2018年第二季度相比,在销售总额方面变化不大(略有下降),但在利润上却出现了暴跌:去年同期三星营业利润为14.87万亿韩元,今年利润下降幅度达56%以上。

据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S&P Global MarketIntelligence)的预测,三星本季度的利润甚至只能达到6.01万亿韩元的水平,比三星自己的预测还要低。算上这个季度,三星从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已连续三个季度数据大幅下滑。

在过去几年中,三星曾连续录得创纪录的营收和利润增长,一度被认为将带动韩国整体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高增长阶段。然而从2018年底开始,这个势头突然遭到终结。2019年第一季度,三星已经出现了利润和收入分别同比下降60%和13%的困境,这次公布的第二季度营收预测,再度出现利润超50%比例的暴跌,为其发展蒙上了浓重的阴云。

手机衰退,半导体、面板业务受限,三星腹背受敌

更令业界感到忧虑的是,三星不但在整体营收数据上全面下滑,其半导体存储、显示面板以及智能手机这三大支柱业务,也都呈现衰退势头。

作为三星业务中受关注度最高的板块,手机业务一直都是三星在全球市场树立品牌形象的“杀手锏”。然而在整个2018年中,三星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却出现了8%的同比下滑。在三星、华为、苹果这世界三大手机厂商中,三星的下滑幅度最高。

三星手机业务的营收,从2016年开始就遇到了增长瓶颈。2017年的营收数据只比上一年略微增长,到2018年更是严重衰退。尤其是在第四季度,其净利润竟然出现了38%的同比大幅下跌。令三星公司上下都感到严重危机的是,其手机业务在2018年的净利润和营收,已经滑落到了比2016年还低的水平。

在全球出货量最大、最具战略地位的中国市场上,三星手机的市场占有率更是从2013年高峰时期的20%,一路衰退到2018年的不足1%,被划入了尴尬的“其他”类别中。就在三星手机逐渐远离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厂商阵营却在庞大本土市场的培育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华为,在2018年已经实现了对苹果的超越,开始向三星的全球第一位置发起有力挑战。

除了手机业务外,对三星整体营收影响更大的,是半导体和面板等板块的持续下跌。2019年1月份三星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三星在2918年第四季度内存芯片业务营业利润同比下跌高达30.95%。“领跑”了三星整体利润同比下滑的不利趋势。

半导体业务一直是三星整体利润的主要来源。然而,在近一年多来全球半导体需求弱化的趋势影响下,三星的销售正在遭受严重困难。据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报告数据,2019年2月,8GB系统内存DRAM的全球市场单价,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6.8%,这说明世界半导体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还将延续下去。

今年初在星年度股东大会上,副会长兼共同执行长金奇南指出,三星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几方面:全球经济大环境面临不利形势,世界范围内智能手机市场都出现增长乏力现象,大企业对数据中心建设的投资在下降,尤其重要的是,内存芯片的市场需求也开始疲软。这些因素导致三星营业环境恶化。

为此,金奇南当时在展望2019前景时指出:“三星将度过艰难的一年”。然而残酷的现实是,金奇南当时依然低估了三星即将面临的困境——6月底,日本突然宣布将要将韩国从进口日本高科技产品的“白色清单”上剔除,并针对出口韩国的半导体原材料加强管制。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本就面临逆境的三星半导体、面板业务陷入更大危机。7月1日,日本的限制措施开始生效,原本大量出口韩国的三类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开始被“断供”。这三类材料包括:用于制造OLED所必须的“氟聚酰亚胺”、制造半导体所必须的“光刻胶”和“高纯度氟化氢”。

这些材料对韩国整个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三星公司的生产制造能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了这些关键原材料供应,三星的内存芯片、面板等关键产品的生产很快就将面临停工。目前,韩国方面已经由政府牵头,组织多家大企业联合起来,多次尝试与日本方面进行磋商,然而日本的态度非常强硬,表示“断供”不可避免。即使三星电子副董事长李在镕近日亲自赴日本与供应商谈判,也只能获得短期的临时供货,长期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

此次“断供”事件,暴露了三星、甚至整个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脆弱性。长期以来,三星等大企业虽然在内存芯片、面板等多个关键产品上占据了全球垄断地位,但其生产制造对美日上游供应商的高度依赖性,始终未能得到解决。这也说明,以三星为代表的韩国半导体产业,过于注重应用技术而轻视了对上游基础技术的研发投入。

无论三星、乃至于韩国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后续措施来试图挽回局面,三星、以及韩国半导体产业受制于人的根本问题,都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未来,它还将面临更大的麻烦。

至此,三星已经呈现出几大支柱业务同时遭遇困境、顾此失彼、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

谁是三星电子的新引擎?

事实上,三星对于目前这样的困境,也并非完全没有预见性。三星管理层在2018年就针对自身在产业布局上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未来的战略规划。彼时三星宣布,将于2020年以前在AI人工智能、5G移动技术、IoT等领域里投入220亿美元,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那么,AI、5G、IOT真能成为三星新的增长点吗?玺哥认为,很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几乎所有产业里加速落地,三星把AI列为未来重点方向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三星在AI领域里并没有积累起足够的技术基础。

根据权威数据显示,自2010年至今,全球范围内的顶级AI技术专利,主要由中美两国的大企业瓜分。其中,来自美国的微软、谷歌,以及来自中国的腾讯、阿里、小米等企业,占据了全球顶级AI专利拥有量排行榜的前五名。而三星在这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建树可言,远远落后于中美两国的大企业。

在AI领域里,顶级专利的数量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三星缺乏核心技术的现状,让它很难在AI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想要通过AI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困难相当大。

在2018年提出的战略规划中,三星把5G技术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他们提出要在电讯设备和手机两个方向上,同时向目前领先的对手华为发起冲击,力争在2020年“夺取全球20%的市场份额”。

从那时起,三星加大了5G方面投入,也确实在短时期内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业绩。例如,在电信设备端,利用韩国“主场”优势、以及美国对华为的不公平打压,率先在韩国本土和美国市场实现了5G商用网的落地;在手机端,三星很早就推出了专用的5G基带芯片 Exynos 5100。

然而,三星在电信技术方面与华为等专业厂商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力有限。随着全球5G商用建设的逐步展开,在电讯设备端,三星除了在韩国本土和美国投入使用的网络外,已经很难在亚洲、欧洲各国取得新的5G建设合同。反观被其列为主要对手的华为,迄今已在欧亚非三大洲获得50个5G建设合同,5G基站出货量超过15万台。后续随着中国5G商用的全面铺开,预计华为的领先优势还会继续扩大。

在手机端,三星的基带芯片Exynos 5100至今尚未能应用到量产手机上;而竞争对手华为推出的基带芯片巴龙5000,却已经率先在Mate20X 5G版本上搭载使用,并获得了中国第一张5G商用网络的入网证。

总之在5G领域,华为是三星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

随着5G商用的步伐加快,万物互联的IoT领域成为各大厂商争相布局的新战场。三星同样不甘示弱。5月初,三星突然宣布多款IoT只能生活服务产品上市,力图趁着市场尚未进入成熟阶段,与华为、小等厂商争夺市场份额。

然而三星的节奏还是太慢了。在此前,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提前几年就已经在谋划布局了。时至今日,小米的IoT体系已经成为拥有超2000个以上品类、接入设备达1.51台的世界最大消费级IoT网络平台;而华为也提出了“1+8+N”,以手机为主入口、以平板、电视、音响等为辅助入口的成熟的IoT技术平台。

与这些对手相比,目前的三星无论在产品性价比,还是在已接入设备数量方面都没有优势。

可见,无论AI、5G还是IoT,都很难在短期内为三星带来足以扭转局势的新增长点。现在三星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增长乏力问题、不能渡过日本关键半导体材料“断供”危机,三星的各项业务大概率将会继续加速下滑。

三星的新引擎,目前来看尚不明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