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袭,国内手机厂商如何备战?

品途商业评论 中字

如果问起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哪家企业赚钱最容易?你首先想到的是市值称霸全球的苹果?还是业务多元、产业遍布上下游的三星?亦或是像谷歌、亚马逊、阿里等垄断一方市场的互联网巨头?

而事实上,有一家对于用户既陌生又熟悉的公司,在大多数人只闻其声,未见其产品的情况下大发横财。

这家公司就是高通,提起高通很多人会有误解,认为它只是世界最知名的手机芯片研发公司。

但高通并不只是一家芯片公司,在其主要业务范围之内其中有一项是靠技术授权维权来盈利,这一块业务每年能占到高通整体收入的30%,让高通在什么都不用干的情况下躺着把钱赚了。

高通有资本这么干,因为它在目前主流移动通讯使用的3G/4G标准里,有太多的相关专利。高通的强大在于建立了完整的CDMA技术生态系统,包揽了与全部CDMA无线通信标准相关的关键专利权,据了解全球手机应用基带芯片一年的产值为160亿美元~19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份额为高通所占有。

所以高通能在自己的广告中硬气的喊出“每一部3G/4G手机中都有我们的发明。”言语中的骄傲不言而喻,而高通骄傲的背后则意味着每一部3G/4G手机只要出场就要缴纳相关的专利费,并且价格还不低,所以高通身上还有一个“专利流氓”的标签。

或许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讯行业被专利压迫的情况会有所改观。

5G时代前的焦虑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5G意味着什么?

从用户体验看,5G具有更高的速率、更宽的带宽,预计5G网速将比4G提高10倍左右,只需要几秒即可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能够满足消费者对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等更高的网络体验需求。

然而在行业人员眼里,5G远不止高速移动互联网。他们看来,5G是可以支持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先进技术,其将为未来几年上线的数十亿互联网设备、智能城市以及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支撑。

虽然还未可知5G应用到这些领域还需要多久,但最先突破的无疑还是手机通讯行业。而恰巧手机行业除了上文中提到的3G/4G时代的专利困境外还遭遇了市场和创新双瓶颈。

根据Gartner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在2017年四季度的总销量为4.08亿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6%。IDC数据则显示,2017年全球市场手机出货量为14.6亿部,同比下滑0.5%。其中,欧洲市场出货量下滑3.5%,中国市场出货量下滑5%。

从今天来看,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主流市场基本陷入饱和态势,未来很难再呈现大规模的增长了。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何过冬成为了当前颇为现实的话题,但它还有没有第二春的机会呢?如果有,答案可能就在于5G。

整个通信产业都在等待5G前的机会,这对于智能手机厂商们来说,更是可遇不可求的换机潮来袭。

众所周知,每次通讯技术的迭代都会伴随着移动终端的的升级,1G网络模拟信号变成了数字信号,大哥大退伍,移动终端小型化;2G网络让互联网接入无线设备成为可能,wap网站出现;3G网络孕育了智能手机的诞生,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在3G到4G的节点中,用户获得更快网速的同时,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们也抓住机会一口气占据了全球前五的位置,并且占据市场份额。

那在5G大战之前,各厂商战备如何?

中兴华为,不止在智能终端的军备竞赛

前段时间“中兴事件”和“3GPP投票事件”把中兴和华为两家企业拱到了台前,这两个事件之间都与5G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

事实上中兴和华为两家企业在5G技术上的话语权也不止在手机领域这么简单。

1987年成立的华为,一直以来都堪称我国乃至全球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和领军者,其业务范围也覆盖到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等等。作为通讯行业巨头华为在布局5G时相比其它绝大多数同行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华为最早布局5G是在2009年,早在2011&2012MWC大会上,华为5G技术初露声色,会上华为演示了5G基站原型机Ultra-Node,在当时其下载速率已能达到50Gbps。

在2016年4月,华为便率先完成了国家5G测试项目第一阶段的工作,并且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技术验证外场。在所有参与测试的厂商中,华为的测试项目覆盖面最广,并且完全达到了测试目标。

同在2016年底的3GPP RAN1 87次会议的5G短码方案讨论中,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极化码)方案,从美国主推LDPC,法国主推Turbo2.0两大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方案,而LDPC码成为数据信道的上行和下行短码方案。

在同运营商的合作上,华为也与阿联酋电信、俄罗斯MegaFon、日本DOCOMO、英国沃达丰、德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展开了密切联系。

在今年的MWC上,华为展示了全球首款3GPP标准的5G CPE商用终端,这款终端内置的是华为自己的芯片:巴龙5G01芯片,这也是全球首款商用的、基于3GPP标准的5G芯片。

据了解华为巴龙5G01支持全球范围内主流的5G网络频段,包括Sub6GHz(低频)、mmWave(高频),理论上可实现最高2.3Gbps的数据下载速率。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